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130多个国家参加。张振福张玉萍泥塑《长安》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文化符号,助力论坛(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意大利罗马),成功陈列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张振福,郸城籍著名陶瓷泥塑艺术家,中国民主同盟盟员、雕塑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张玉萍,青年陶瓷泥塑艺术家 (张振福女儿)。
9月14日,张振福和女儿张玉萍在天津参加全国第二届技能大赛活动,接到北京陶瓷艺术馆打来的电话,邀请张振福创作泥塑西安城墙——《长安》,时间总共是20天,10月5号必须交到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安放在人民大会堂 ,邀请张振福张玉萍雕塑两件作品(长安城墙的两个部分),每件长80厘米,宽8厘米,高36厘米(包括城楼,其中城墙高度16厘米),时间紧,任务重,天津的展览9月19号结束,天津的展览也很重要,张振福、张玉萍是代表河南参加全国技能大赛来天津表演的(泥塑类唯一),9月19号第二届技能大赛展演活动结束,算起来还剩15天,于是,父女俩在天津展览期间,白天参加技能大赛创作,晚上上网查阅西安城墙图片资料,两件作品,避免雷同,各有特色,北京人民大会堂那边也没有提供资料,没有图纸,那就靠张振福张玉萍父女的才智了(北京陶瓷艺术馆那边知道张振福父女俩,知道张振福张玉萍创作的作品有思想、有灵魂、有温度),9月18号回到郸城,用48公斤黄河泥设计创作长安城墙:一个是长乐门,另一个是安定门,(合称——长安,借古喻今,祝愿世界人民,团结友爱,和平共处,长长久久、幸福安宁。)城楼上方匾额上刻有“紫气东来”四个字,作品完成后,如果自然晾干,时间太漫长,于是张振福张玉萍用“小太阳”电暖扇烘干,期间,每隔一小时张振福来回挪动小太阳,免得局部热,易变形,由于张振福细心,不分昼夜,三天三夜,直到10月1日,才烘焙干,没有变形,国庆节张振福装窑烧制,烧到第二天,张振福每隔一小时看一下电窑,温度到740℃时,降温了,降到720度,一会儿又降温到680度,(张振福打电话问广东的生产厂家)原来是窑炉出故障了,主控板坏了,张振福不能等了,时间来不及了,张振福临时用380伏电直接接上电窑 ,不行,升温太快,又临时掐掉两根电阻丝,总共烧制48小时,温度达到800℃,出窑打磨,加班加点,5号又停电,没办法,张振福女儿张玉萍感冒发烧,带病坚持养护泥塑《长安》、用手电筒照明打磨作品,一丝不苟,最终10月6日按时把泥塑作品《长安》送到北京…,张振福说:“真的太不容易了,为了助力国家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展示中国民族艺术),我和女儿张玉萍十多天几乎没合眼争分夺秒的创作泥塑《长安》,作为一名艺人,能让130多个国家欣赏到自己创作的泥塑作品,倍感荣幸,再苦再累也值得,人生的意义就是为国家、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