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原文化网 >> 中原文艺 >> 浏览文章

散文 | 刘彦章:心灵底色是故乡

时间:2023年03月19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散文 | 刘彦章:心灵底色是故乡


刘彦章,中共党员,文学学士、艺术学硕士,周口报业传媒集团首席记者、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周口市作协副主席,周口师范学院兼职教授。


心灵底色是故乡

刘彦章



用了两天的时间,把厚厚一本300多页的太康县文学作品选集全部看完了。虽然是电子版,但容量、厚度和精彩还是出乎意料,读后收获颇丰。


      通过这本书,我对以一个县域为对象的文学成就、文学队伍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也通过这本书,对太康整体的文化、历史、现状,又有了新的理解与认同。


一言以蔽之:五彩缤纷,琳琅满目!


作品集几乎收录了太康县籍分布在县市省以及首都各地太康县作家的部分代表作品。这里有我的老朋友,如王天瑞、姚化勤、朱广辉、李郁等,通过作品也认识了未曾谋面但心有灵犀的新朋友如李群杰、牛励耘、焦辉、游磊、葛有杰、张青春等。太康作家群老中青已成梯队,蔚为大观;作品体裁多样,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多体兼备;写作风格或现实、或浪漫或意识流,各擅其长。但作品的总基调或者说作品的题材,大多涉及故乡——那个挥之不去的共同的心灵或精神家园。


有人说,作家的作品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自己的传记。童年、少年的经历,构成每一个生命个体的底色。作家是这样一群人,他们把生命早期最纯粹的过往,当作一生反复咀嚼的青橄榄,并站在精神与灵魂的高空,加以俯视、回望、关照,并从中找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可以说,家乡对于游子,如同陈年老酒,年龄愈长,离开越久,怀念愈深。因此,作品中关于涡河、李贯河、运粮河、村镇、老屋、老街,一草一木,都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标示与印记,共同构成《望乡》的隽永主题。所谓“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是也。



散文 | 刘彦章:心灵底色是故乡


作品集中,王天瑞老师的黄村系列,给我们呈现出解放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社会的巨变,洋溢着欢快明媚的乐观现实主义色彩。文学的手法加新闻的视角,让老作家的作品纯朴蕴藉鲜明活泼,篇篇都是可亲可近的人间烟火。“吃的是白面馍,喝的是自来水,烧的是天然气,过的是神仙日子。”通过黄村,反映出了太康甚至豫东以及中国农村的整体性巨变,讴歌了我们伟大的时代;姚化勤老师作品深厚沉重,文真人醇,文风颇具诗圣杜甫色彩。只是本集收录其作品较少,他的不少精品力作无缘此集,甚为遗憾。游磊老师的《老屋》、《家乡情》深厚沉雄,从哲学及文化高度解析家乡的意义以及对于一个人成长的独特影响,读来令人慨叹——“于我心有戚戚焉”。你看他写道:“孩提时的村庄,依旧是我心中的港湾和心灵的归宿。那年月,几间简陋的茅舍,几声生动的鸡鸣马嘶,永远牵动着我对家乡的眷恋与怀念。”此外,故乡题材创作中,朱广辉的小说,语言干净利落,主题深沉苍凉,文风老辣成熟,他虚拟的青龙镇,以历史家的洞若观火,再现曾经的战火硝烟以及贫瘠岁月,市井人物可歌可泣真实可信,环境再现如同铁塑铜铸,似与孙方友老师的新笔记人物小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些作家中,张青春的散文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可以称作文化散文。作品集收录他三篇散文,篇篇是佳构力作,特别是《我的祖母》、《乡间药铺》两篇,大有史家遗风,深得子长精髓。他的工笔细描,他的细节刻画,他的状物写景,自然真切,可作方志读,可作民俗看。同时,作品蕴含的深邃思想,独特风情,如局外观火,比现场更真实更深刻,颇具史志之型。同时,作品中反映出的作者阅读量之大之广,吸收借鉴学习濡染之多,似乎也是少有的。


其余作家,或雏凤新声,或新燕啄泥,或渐成局面,可谓各有千秋,令人深感后生可畏,来日方长。


我想说,这是一次检阅,一次太康县文学创作成绩的检阅;这是一次会师,一次根在故里分布在全国各地太康籍作家的会师;这是一次交流,一种难得的不同创作风格不同人生阅历作家作品灵魂的交流;这更是一次结集——反映太康县改革开放以来文学创作成就的集中展示。


文章者,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任何艺术都是社会经济政治的独特反映。文学是一切艺术之母。文章之家,写作之人,处中华五千年来稀有盛世,真的是多生累劫修来之福。作为最为敏感、最善良、深刻的写作者、思想者,当不愧盛世,不负华年,写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盛世杰作。期望大家有更广阔深厚的生活阅历,更广博扎实的阅读积累,有环球同此凉热的普世理念,有风景东方独好的自尊与自信,天天进步,厚积薄发!


最后,让我们致敬太康县文联以及其主政者安主席。以清水衙门做出出世业绩,以卑微部门而特立独行硕果累累,成人之不能成,行人之不能行,实出望外。同时,也感谢太康县委、县政府的慧眼与卓识,感谢领导与有关部门对太康文学艺术的支持厚爱,让全市第一人口大县太康县,得以借助文学艺术的力量,以文艺新军的人才与传播优势,塑造出全新太康的崭新形象,并以此流深致远的润物无声,引领出太康全新的未来!


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当从底层生发。自强不息,厚德方能载物。太康其始乎?


不揣冒昧,是为序!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