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原文化网 >> 根亲文化 >> 浏览文章

作家朱广辉小说集《青龙镇》作品研讨会侧记

时间:2023年01月12日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人性的深度透视   民俗风情的图景

——作家朱广辉小说集《青龙镇》作品研讨会侧记

黄 佳

这是一部展示豫东文化、民俗风情,彰显纯美人性的作品,全书以纯粹、平中见奇的语言、深刻的艺术构思和艺术表达构筑起一个基于特定历史时期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青龙镇”。向读者展示了人性中的美和善,为读者展开一幅独特的豫东民俗风情画卷。

作家朱广辉小说集《青龙镇》作品研讨会侧记

1月7日,由周口市文艺家评论协会、太康县文联主办,周口知石艺术馆、商水亚龙集团承办的作家朱广辉小说集《青龙镇》作品研讨会在周口知石艺术馆召开。中共周口市委研究室副主任程慎东,周口市人大教工委原副主任刘守昌,市文联三级调研员李哲,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刘彦章,周口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任动,副主席游富华,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原院长、教授高恒忠,太康县文联主席安义斌,知名作家、书法家张华中等数十位专家、学者参会。

青龙镇——中原人文地理下的独特的文学世界
鲁迅的“鲁镇”,沈从文的“湘西”,莫言的“高密乡”,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有地理坐标进入到文学作品,为当代文学增添了独特的地域色彩和文学内涵。
朱广辉笔下的“青龙镇”同样致力于地域文化及民俗风情的书写,力图构建独特的中原文化图景。周口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任动在致辞中谈到,在青龙镇世界,虽然也有人物阶级阶层的划分,不同的人物各有自己的地位和归属,但大部分人都有善良、侠气、忠义等豫东人特有的精神特质。作者构建青龙镇的文学世界,着力表现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努力挖掘和张扬人性中的美和善,具有鲜明的周口地域特色和周口印记,为读者提供了参悟人生、踏实做事和快乐生活的智慧借鉴。

原周口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学者高恒忠说,《青龙镇》属于微型小说,微型小说如同一座精美园林,多一块石头就会影响园林的构造与审美,《青龙镇》艺术功力就在没有多余一字却能引起读者震撼与思考。作品中的人物或善良、或刚烈、或智慧,鲜明的地方语言特色,浓郁的风土人情,彰显出向善向上的精神信仰,对于生活在当下的人们有着积极的启发。

 

鲜明的价值取向  民俗风情的图景

中原大地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滋养着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也影深深响着作者的精神风貌、创作理念。朱广辉对于成长于斯的家乡太康县逊母口镇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他笔下的那个“青龙镇”的原型正是逊母口镇,这让人想起我市著名作家孙方友的《颍河镇》,这种以“镇”来作为书名的作品,表现出作者对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的极度关注和热爱。我市知名作家、书法家、文化学者张华中指出,用“南孙北朱”来形容两位作家恰如其分。《青龙镇》书写的是一个时代人群的精神风貌,小说中的人物性格、精神各异,如鸡把式的阴险,武匠的深明大义等,种种人物形象碎片拼装成一个偌大的镜子,折射出“青龙镇”的生活百态,展现出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时期人们灵魂的扭曲与自我觉醒。

作家朱广辉小说集《青龙镇》作品研讨会侧记

文学即人学。《青龙镇》的价值取向当然不是撕开人性的丑陋,相反,作者在美丑、善恶的对比中,赞美的是豫东人身上那种勤劳智慧善良大义的人格魅力和精神特质。太康县文联主席安义斌说:“《青龙镇》承载了作者丰富的人生经历和对人情世故的感悟这是作者长期扎根人民、用情书写人民的真实实践”

周口报业传媒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刘彦章认为,《青龙镇》语言非常干净、精粹、精炼,一句话就可以单独成段,一段话就是一个特殊的场景;小说谋篇构思奇特,虽然是单独成篇,但是篇与篇之间具有内在联系,上一篇里出现的人物和展现出的情节,在下一篇里继续展开,从而完整系统地呈现出豫东风景、风情、风俗,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质。

作家朱广辉小说集《青龙镇》作品研讨会侧记

朱广辉 ,太康县逊母口镇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电影电视剧编剧,相继出版有《朱广辉小说精选》《世纪谎言》《青龙镇》《生命如歌》等作品,创作有电影剧本《飘飞的蒲公英》、电视连续剧《耸天白杨》等作品。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