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原文化网 >> 传统文化 >> 浏览文章

洪峰到来,周口“铁牛”挺身而出

时间:2021年07月25日 信息来源:王双来

这两天,河南周口人特别地揪心。

  一方面风“豫”同“州”,另一方面洪峰过境。

洪峰到来,周口“铁牛”挺身而出

   洪峰过境,当地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到市区中州路大桥北端西侧沙颍河北岸的堤坡上,那里卧着“镇水神兽”铁水牛。


  祈愿镇水神兽无恙


   周口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是沙河、颍河、贾鲁河三川交汇之地,有“小武汉”之称,其中心城区川汇区也因三川交汇而得名。

    “镇水神兽”铁水牛的由来,要追溯到明清时期,当时流经周口的沙颍河每逢汛期河水猛涨,往往泛滥成灾,虽经不断加固并提高堤岸,但仍然不能根除水患。清朝光绪4年(1878年),在加固河堤的同时,铸造180厘米长、80厘米宽、50厘米高的卧式铁水牛1尊,重约3吨,安置于沙、颍、贾鲁三河交汇处。

    令人唏嘘的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清朝所建的铁牛被当成“四旧“之物,化为铁汁。1982年7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重建,将原来的铁黄牛改为铁水牛,并移至中州路大桥侧。

洪峰到来,周口“铁牛”挺身而出

     铁水牛高出上、下游堤岸,当河水涨至铁水牛嘴边时,上下游便可能决口,铁水牛周围水位下降,周口即转危为安。所以,当时群众曾有“水牛喝水,上游决堤”的传说,且每每应验。铁水牛也因此闻名遐迩,倍受关注。周口人把铁水牛誉为“吞洪镇潮”的“神牛”,作为记载周口水位涨落、汛期报警的标志。


  勇敢“牛牛”向前冲


     7月23日下午,本人与朋友也随看水的人流来到周口市区的中州路大桥。由于洪峰正高位过境,该路段已拉起警戒线,尽管有不少警察和志愿者不停地喊话和维持秩序,但交通也时时堵塞,市民们三五成群都争着一睹铁水牛水位和祈愿平安。此时,泛黄混浊的洪水夹杂着绿草大幅度一路向东,水势较大,但还算平稳。

    桥西北侧的“镇水神兽”铁水牛头向西南,全身平卧,正静静观察着水面,水面距铁水牛底座只有一米多的距离。也就在前一天的7月22日上午,周口市长吉建军主持召开防汛指挥部会议强调,当前,防汛抗洪已进入到最严峻最复杂最关键的时期。

洪峰到来,周口“铁牛”挺身而出

    7月16日以来,河南省中西部暴雨持续,贾鲁河上游区域出现严重超能力洪水险情,贾鲁河周口城区段水位持续上涨,叠加从郑州等方向下泄的洪水流量,贾鲁河突破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流量极值,遭遇超千年一遇险情,防汛抗洪任务十分艰巨。

   地处豫东的周口没有赢过一场网络暴力,但也没有输过任何一场民族大义 。泄洪周口,扛下了所有。

   受洪水严重威胁的西华县、扶沟县等地迅速转移群众,火速启动防汛一级应急响应。其中西华县在7月21日的3个半小时安全转移群众10多万人。

   在防汛一线,各部门联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迅速进入战时状态,消防救援队来了、公安民警来了、法院法官来了,检察院干警来了,三千民兵白日不休,夜间难眠,枕戈待旦。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全部深入一线加强调度指挥,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到位、各个岗位全面履职尽责,加固堤防,对险工险段、穿堤建筑物等易出险区域,进行24小时不间断、全覆盖、拉网式巡查,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早化解。

  洪峰过境正酣,勇敢牛牛,不怕困难。

  愿乡亲平安,愿洪峰安全过境!

(编辑   温放良)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