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原文化网 >> 传统文化 >> 浏览文章

百名小记者乐享红色教育民俗文化“大拼盘”

时间:2020年12月21日 信息来源:王俊祥

 

百名小记者乐享红色教育民俗文化“大拼盘”

    “古代的拴马桩、门当是什么样子的……”12月20日,约120名周口报业小记者分两场走进国家三级博物馆周口华威民俗文化博物苑,了解农耕历史变迁,感受民俗、红色文化魅力,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活动开始后,馆内讲解员向小记者们讲解并示范了《礼记.玉藻》——九容(足容重,手容恭,目容端...),既丰富了他们的传统文化知识又增强了活动的纪律性。

     

百名小记者乐享红色教育民俗文化“大拼盘”

 接着,小记者通过观看一段农耕主题的宣传片,了解了农作物从一粒种子开始萌芽,逐步生长成为饱满果实并为人们食用的过程。接下来,小记者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首先参观了农耕之家(民俗)文化馆。馆内陈列裴李岗文化石磨盘、石斧、石犁、耙、耧、机械水车、锄、太平车、木榨机等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农耕物件及生活用具2000余件。小记者专注地边听、边看、边记录,还不时地发出提问。在讲解员介绍古人经常穿戴的蓑笠时,小记者们不约而同地齐声背诵起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在农耕体验区,小记者饶有兴致地操作着手摇式玉米脱粒机,以探寻的目光感知着祖辈们那个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

      参观过程中,小记者们还了解到门当、拴马桩、古床等古代建筑构件的作用和人文价值,不时低头在本子上记下关键信息。在古床展示区,小记者们和讲解员不断对话古今,了解古代的婚姻习俗和农村家庭的幸福秘诀。

     

百名小记者乐享红色教育民俗文化“大拼盘”

 在博物苑红色文化展览馆,一座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塑像、一条条“农业学大寨”时期的农用布袋、一幅幅革命题材的书画作品,向小记者无声地讲述着一个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昭示着祖国的繁荣和强大。

         “今天的活动时间虽然不长,孩子在这里的收获却很多,加深了对祖国历史的认识、对家乡传统文化的热爱,开阔了视野,也陶冶了情操。”周口经济开发区开元路小学小记者张子谦的家长说。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