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公元二0二0年庚子年二月初二,值此全球灾难频仍、举国共抗疫情之际,羲陵闭园不忘圣祖,聚萃以尽竭诚。备太牢、献雅乐、叩陈地、祈民福,敬祭中华民族始祖太昊伏羲氏。致辞曰:
维我羲皇,中华始祖;混沌开辟,天地为庐。
明德馨远,宛丘建都;嫁娶礼制,畜牧源初。
始创八卦,聿新鸿图;肇启文字,德泽今古。
耕耘教化,万族宾服,六千华岁,宇内率土。
巍巍吾国,血脉赓续;煌煌中华,神明不辜。
中国梦起,朝阳喷薄;天运崇隆,清风甘露。
明时淑景,丽泽茙菽;桑梓椒醑,载歌载舞。
己亥年末,庚子岁初;疫毒忽起,肆虐五湖。
寰球倏散,生灵炭涂;吾人吾族,时艰共度。
扶危纾难,天裂即补;吾党吾国,擎天巨柱。
万众同心,劈荆开路;除疾安邦,霞彩满途。
绳其祖武,何惧困苦;乃陈牲帛,尚仰霢霂。
佑护中华,龙脉长祭;眷顾子民,百病蠲祓。
孕祥育瑞,阜财兴物;以生以养,万物复苏。
宝祚惟永,日月合酺;大礼告成,伏惟尚飨。
伟大的祖先太昊伏羲氏,为人文始祖,居三皇五帝之首,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相传他为创世之神,打破混沌初始,一划开天,带领部落结束原始生活,繁衍生息,在天地间崛起。 伏羲氏带领先民从洪荒开始迈入文明门槛的时候,农耕文化绝对起到决定性作用,使众多小部落聚拢,并逐渐臣服于太昊伏羲氏这样兴盛的大部落。很快,我们远古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八卦,成了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此举是人类文明的先河,体现了中华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对变幻无穷的大千世界基本规律的认识,奠定了后世圣人乃至东方思维方式的建构。 我们的先民从洪荒开始迈入文明门槛的时候,农耕文化绝对起到决定性作用,使众多小部落聚拢,并逐渐臣服于太昊伏羲氏这样兴盛的大部落。很快,我们远古时代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代。 这种顺天时、法自然的生存理念不是强加于古代先民的生产、生活之中,而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自觉的思想意识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今天我们伟大的中国梦正如初升的朝阳,蓬勃向上,各种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像一头雄鸡傲立于世界东方。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日新月异、与时俱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华民族正昂首阔步的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伟大的“伏羲精神”是我们的力量源头,美好的前景值得期待,宛如清风甘露,又如淮阳这片土地上,万亩龙湖孕育出丰富的五谷,让我们滋养身心、追梦未来。让羲皇的儿女们,在这片长满桑梓的原野上,献上美酒,载歌载舞,共同祈福五谷丰收、国泰民安。 时间来到2020年新春,从2019年的大年三十,太昊陵宣布闭园谢客,到新冠肺炎肆虐全球,短短一个月,我们所有人经历了闭门自守、沉淀修炼的历程。关键时刻,党和国家冲锋在前,勇于担当,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更多普通人选择国家大义,守望相助、坚守不出,不给国家添麻烦;大家齐心协力,共克时艰。 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无数人站出来,不仅为了责任,还因为我们同根同源,都是羲皇的英雄儿女。他们既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白衣天使、各路抗疫工作者奔波劳累、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令人肃然起敬!党和政府,是擎天而立的巨柱,为我们撑起来一方平安,护佑着每一个人。 只要我们万众一心,就没有过不去的坎。让我们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抗疫,我们必胜,打败新冠病毒,打跑瘟疫。美好的生活就在眼前,相信前路一定是霞光万道、繁花锦簇。 “大一统”的伏羲精神是一个放眼世界、以和为贵的伟大事业,让我们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值二月二龙抬头的良辰吉时,让我们毕恭毕敬地献上祭礼和祭酒,虔诚祈祷于心,望人祖伏羲神明庇佑,普降甘露、祛除病魔。 护佑我中华民族,龙脉永驻,护佑万民用极强的生命力和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勇气克服困难,战胜疫情,阖家安康、百病皆消。 祈祷各行各业兴盛发达,迎吉纳福。让萧条的经济快点恢复,让我们所有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学会成长,经历一场隆冬之后,沉淀生息,迎接万物复苏的春天。 更祈求我们伟大的祖国,国运昌盛,和谐稳定;岁月静好,赐民以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盛宴。庄严的祭祖仪式已完成,香火缭绕,直达上苍,伏羲有灵,以鉴诚心。我们毕恭毕敬地请人祖伏羲氏享受祭礼,聆听您的后裔美好的祈愿。
1、茙菽:róng shū,《列子·力命》:“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 2、椒醑,jiāo xǔ,椒醑,以椒浸制的芳烈之酒。晋 张协 《洛禊赋》:“布椒醑,荐柔嘉,祈休吉,蠲百痾。” 3、霢霂:mài mù,《说文》霢霂也,从雨沐声。《尔雅·释天》小雨谓之霡霂。《诗·小雅》益之以霡霂。 4、蠲祓:juān fú,祓除。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 兰亭 已矣,禊事犹存,虽迹类嬉游,而志存蠲祓,怀洁之士,实欣尚焉。”意同“ 祓除 ”。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