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于右任(1879--1964 )
近代书圣 当代草圣
释文 : 与人乐其乐,为世平不平。
材质 : 纸本立轴.
尺寸 : 119x29.5cmx2
款识 :立德长弟正之 . 于右任
钤印 :右任(白) 金鳌山人鉴赏(朱)
于右任,原名伯循,字诱人,故取谐音右任,以字行,曾用名刘学裕,骚心,髯翁,大风,剥果,晚号太平老人,笔名神州旧主,室名鸳鸯七志斋等。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中国近现代政治家,国民党元老,民国“四大书法家之一”(其余三位分别为谭延闿、吴稚晖、胡汉民)。革命报人、诗人,曾师从刘古愚、吴宓、张季鸾等,光绪二十一年(1895)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举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曾先后创办《民主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神州日报》并任社长。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交通部次长。致力于反对袁世凯,任靖国军总司令。后曾任国民政府审计院长、监察院长,国民党第一、二、三、四、五、六届中央执行委员,陕西省政府主席,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国防最高委员会常务委员,民国政府监察院院长,国民党评议委员等。善诗词,工书法,尤精草书。早年曾学王羲之、李邕、赵孟頫等。后习北魏碑,法章草,入今草。大胆创新,笔画简单,结构奇险,行笔优美,笔笔中锋精气内蓄,饱满浑厚,凝炼老辣,形神兼备,独具鲜明风格,对近代书坛产生了巨大影响。被誉为“近代书圣”、“当代草圣”。1932年,在上海发起成立草书研究社,创办《草书月刊》。著有《右任诗存》、《右任文存》、《右任墨存》、《标准草书》等。
于右任先生是现当代公认的书法大家,其书法能继中国书道千年传承之大成,避熟就险,弘扬了传统美学理念,以深厚的传统功力赋予时代气息的书写方法开创新风,忘技存道,流风所披,是继有清乾嘉碑学始兴至今最具影响力的书家之一。先生书法是以自然平和之心,从传统入手,上下求索,博采众长,经世见识之磨练,得非凡志趣胆略,养得浩然胸中气息而所呈现的心迹。先生的笔法、功力已进入到出神入化之境,将章草、今草、狂草融会贯通,字字收放自如任其自由发展,雄浑卓绝、简洁质朴是先生草书独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先生的书学理论、书法实践以及《标准草书》在中国文字文学史上的伟大创举,更是草书发展史的上辉煌篇章。也更加确定了于右任先生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和对近现代书法的深远影响。被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书法家”之一。
(现藏于周口市翰墨画坊)
作者 : 杨岘(1819--1966)
清代隶书巨擎
释文 : 饮万岁浆拜谒王母,
从五岳游舍宿轩辕。
材质 : 纸本镜片
尺寸 :220x50cmx2
款识 : 藐翁杨岘
钤印:藐翁(朱) 杨岘之印章(白)
杨岘,字庸斋,见山,号季仇,晚号藐翁,自署迟鸿残叟。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咸丰五年(1855)举人。曾入曾国藩、李鸿章幕中,参佐军务。五十岁后负责海道漕运事务,官至盐运使,期间曾任江苏松江知府。后寓居苏州,读书著述,以书法研究创作和鬻字为生。
杨岘以隶书见长,早年师法汉隶碑刻,继而学习清代前贤,而后又转入汉隶碑刻。摆脱清人隶书的影响,直取汉碑古法的正大气象,遍临汉隶碑刻,博采众长,从而形成不失汉隶正大气度又有个人风格的隶书书风。这使他与其他清代书家拉开了距离,成为一代隶书巨擎。
杨岘在隶书书法上的传承与突破,被后世书家称为“杨隶”。“杨隶”用笔方圆兼用,方笔棱削、圆笔轻细,横粗竖细,行笔猛提留下纤长划尾,磔划方棱带有较长的捺脚。撇捺横划的放纵笔势中转折方便,犹如锋催剑折。运笔疾、涩、振抖,讲究提接顿挫的变化,线条内藴跌宕,富有凝重与拙趣。弘一法师早年曾师学杨岘隶书,晚清书法大家汪仁寿、艺术大师吴昌硕皆出自其门下。
杨岘这件隶书八言长联“饮万岁浆拜谒王母,从五岳游舍宿轩辕”。纵220cm,横50cm,结构严谨而又舒展,字形扁方,间架工整,疏密匀称。形宽而又气紧,笔划疏朗、错落有致,上下呼应。其结构造型,即强调外形的风采、又力求内涵的充实。可谓杨岘隶书中不可多得的宏幅巨制。
(现藏于周口市翰墨画坊)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