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原文化网 >> 根亲文化 >> 浏览文章

“双龙碑”的传说

时间:2019年12月28日 信息来源:   曹越迪

在靠近项城市新桥镇姜胡同行政村张楼自然村的虹河岸边,过去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坟前立着两座高大的石碑,叫双龙碑。文化大革命期间,这座碑没有逃脱厄运被人砸毁,随后夷为平地。但是双龙碑的传说至今还在当地一些老年人之中流传。

    据传,明朝后期,张楼自然村出了一位饱学之士名叫高瓒善。他自幼读书,中了进士,做过几任地方官,政绩显著。垂暮之年时,又被朝廷任命为亳州知府。高瓒善接到圣旨,没带一丁一卒,牵着毛驴,驮着夫人,步行二百多里,前往亳州上任。

高瓒善在亳州任上干的不到两年,恪守他一生为官之道,清正廉明,一尘不染,劝农课桑,地方大治。无奈天不假年,一天夜里高大人突然暴病而卒。高夫人是个极有心智的女中豪杰。她在悲痛之余,想到老爷猝然离世,失去约束,不法之徒必然乘机作案,中饱私囊。不仅会侵吞官府钱粮、百姓膏脂,还败坏老爷的声望。想到此,她止住家人哭泣,决定密不发丧,替老爷完成未竟之志。

第二天上堂时,夫人面色凝重地对师爷和衙役们说:“老爷年龄大了,身体多有不适,准备近期辞官还乡,你们赶快把府库的钱粮账册算出个结果,等老爷病好了审查签字,移交给继任官员。”管钱粮账户的官员不敢怠慢,更不敢胡来。老爷一生清正,考虑周密,谁也别想在他跟前打马虎眼儿。不几天,钱粮府库的相关账目算的一清二楚。高夫人就用老爷的官印封了账册和府库。随后对大小官吏说:“老爷一病不起,已经过世了。你们好生看守钱粮府库,等待新任大人接管。我们这就要扶柩还乡,安葬老爷了”。事到如今,大家才明白,原来这个聪明的老太婆跟大伙唱了一出“空城计”。

高夫人回到老家张楼,安葬了丈夫。一年后,夫人也去世了。亳州的官员和百姓出资在高瓒善夫妇墓前立了两座高大的石碑。一座碑纪念高瓒善为官清正,一座颂扬高夫人临危不乱保护了亳州官府财产。这就是双龙碑的由来。

人们都说: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这话一点不假。如今双龙碑早已荡然无存。但是,一个封建官吏为国为民做了好事,就成了老百姓经久不衰的口碑。

(项城市新桥镇党政办    曹越迪  供稿)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