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6年前项城南顿的水牛刘村,富裕户家有阶级的瓦房院子可真是一大片,占居了整有半个庄子。村东有座老包庙,四边隔水,今遗址仍在。如果你坐上车子走在今修的新西环的路上还可以看到。
但南顿古称包州及当下世称的老包庙,恐怕不是后人传说的大清官包孝肃。这里传说的包公是骨有五色。此地左倚颍水洞庭之地,背枕古宛丘台…
记得小时候,穿过曲径的小路,走上这个村的高波前遇有一条小船道,是分颍水故道过来的,大户人家之居皆有水陆两道。
我刚满七岁时,在这个大宅院里入学报了名,是隐瞒着父母亲去的。可惜呀,我数下了一百个数之后,一个姓刘的老师他觉得我路途远,改说我的年龄还小为理由,让我明天再来。
这个水牛刘村是革命老区,沈、项、临这三个县的初始的历史皆在这个村里。革命初始时,当然也都会少不了富裕户家的支持。
我家傍院一个伯父,就在大军南下前后时当过这个"水牛刘乡"的乡长,我的母亲常年织布及把一头猪捐献给刘邓大军,也就是受伯父之影响。母亲活着时,讲起大伯时,口头上还一直的称大伯"乡长"。
跟随乡长大伯做采粮工作的一个远房辈数我叫爷的,后来他去开封专区,1965年开封专区分割周口专区后,他回来在周口工作,当了周口地区的第三任组织部长。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