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中原文化网 >> 热点文化 >> 浏览文章

西峡宝玉河村孝心聚人心 “孝媳妇”成批涌现

时间:2019年03月18日 信息来源:中新网

中新网河南新闻3月18日电  “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3月17日,西峡县双龙镇宝玉河村支部书记关军州对记者说,“我们村用孝心聚人心,好家风带来好民风,出现好多典型。抓住乡风文明这个切入点,逐步落实乡村振兴,走对了路。”

山的厚重,河的滋养,孕育了好民风。宝玉河村,是西峡县双龙镇西部的一个深山村,距集镇16公里,全村10个村民小组387户1380人依山傍河而居,香菇产业是村民们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这里的村民勤劳、质朴、善良,造就了“两多”:孝媳妇多,长寿者多。

张新联,说啥也不愿让“四老公公”当贫困户。“四爹跟着我在县城住,照顾方便,能吃个及时可口饭,他现在一顿一个摸、一碗汤,饭量中着哩。”张新联指着“四老公公”开心地说。

张新联口中的“四爹”,指的是林青杰,老人家单身,别看他有91岁,仍是耳不聋、眼不花、背不驼,腿不痛。一身整洁的衣服看得出老人家精神着哩,听我们说话间,还不时露出慈祥幸福的微笑。

“上辈人命苦呀!过去住在宝玉河青龙寨半山腰,离现在的住处有五六里地,路不好走,还缺吃少穿。”61岁的张新联回忆过去说,“我四爹和大家一起耕种,省吃俭用养活我们小的。现在政策好,生活好,决不能再让他受苦,享两天清福,也是我们做晚辈应该做的。”

“人在做,天在看,不用说的多,人都要常摸摸心口四两肉,对待起就行。”张新联的女儿林晓娜接话说。好家风辈辈传,张新联母女俩的话俗理不俗,话粗理不粗。

无独有偶,66岁的王桂霞也是该庄“孝媳妇”。王桂霞说,孩子们专门交代:“伺候好我二爷就是你的成绩”。需要啥东西给买回来,缺钱了给寄回来,在老家啥都不重要,做好孩子们二爷“专职保姆”最重要。

关军州介绍说,像张新联、王桂霞一样的“孝媳妇”全村就有30多个,正是她们以孝为本,树起了典范,凝聚了人心,引领文明乡风在全村开花结果。

健康文明户、五好家庭户、最美庭院……村内走走,家家户户门前的文明标牌在丽日春光下熠熠生辉,透射出宝玉河村乡村振兴的希望。(王祎 李金喜 张宇 )


热点文化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
中原文化综合类媒体 中原传媒 提供技术支持
主办:中原文化网 版权所有:中原文化网 投稿信箱:15690826618@163.com
豫ICP备19001720号-1